:::

學生學習歷程檔案

台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平台vs國教署學習歷程資料庫

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為完整記錄學生在學期間的學習軌跡,除了學生的學業表現,亦包含非學業上的成果表現。學生學習歷程參考項目包括:

  • 基本資料:學生學籍資料。由學校於每學期規定時間內登錄及檢核。
  • 修課紀錄:學生修習科目及學業成績。由學校於每學期規定時間內登錄及檢核。
  • 課程學習成果:學生有修課紀錄且具學分數的之課程實作作品或書面報告等。學生每學年至多上傳6件,為提高資料可信度,必須經任課老師認證。
  • 多元表現:校內外表現、志工服務、競賽成果、幹部經歷、檢定證照、自主學習等活動。學生每學年至多勾選10件,由學校提交至「教育部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」,無需老師認證。
    上述所有項目資料,各校皆需在國教署公告規定時間內上傳至「教育部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」,已上傳資料不得回溯,確保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即時、忠實、中立被記錄。
  • 自傳(含學習計畫):依申請入學之志願科系,撰寫自傳或學習計畫。
  • 其他:大學端需求之補充資料。

臺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建置於「臺北酷課雲」中,上傳注意事項如下,請學生務必留意每學期上傳期限。

學習成果上傳認證注意事項:

  • 學生於每學期最多上傳20件學習成果至「臺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」。單科學習成果上傳數量最多為5件。
  • 學生每學年自行勾選6件學習成果,由學校提交至「教育部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」(3年共18件)

多元表現上傳注意事項:

  • 學生得自行於學校規定之時間至「臺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」上傳多元表現(含名稱、內容、成績及證明文件,例如:校內外特殊表現、志工服務、競賽成果、幹部經歷、重要獎勵、證照等),不限件數,容量上限200MB。
  • 學生每學年勾選至多10件多元表現,由學校提交至「教育部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」(3年共30件)
  • 資料庫內已由學校登錄之幹部等資料、校外機構登錄之競賽與檢定等資料,不包括在10件之內。

國教署將設定每學期資料上傳至「教育部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」截止時間,超過時間將不得再上傳或修改。學生務必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上傳、認證及勾選 ,以免影響自身權益。

學生將於高三第二學期申請就讀大專院校時,從已上傳至國教署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的「學習成果」、「多元表現」檔案中自行勾選,連同自傳(或學習計畫)等其他項目傳送大學端審查(上傳大學項目數量依大學端規定而定)。

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家長說明版
108年學習歷程-學生說明版(0408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