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防護三步驟
防震避難
地震避難掩護應變參考程序
防震避難掩護三要領 蹲下、掩護、穩住 地震情境 搖晃劇烈、站立不穩,行動困難,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、高處物品掉落,傢 俱、書櫃移位、吊扇與電燈搖晃,甚或翻倒。
應變處置程序
壹、在教室或其他室內場所:(如圖書館、社團教室、福利社、餐廳等)
- 保持冷靜,立即依防震要領就地避難。
- 當地震稍歇時,聽從師長引導,向外進行避難疏散。
- 到達戶外(操場或其他空曠安全疏散地點)後,由老師確實點名,確保每位 同學皆已至安全地點,並安撫學生情緒。
避難原則與地點
- 就地避難最重要原則就是保護頭部及身體,避難的地點優先選擇如下:
- 桌子下。
- 柱子旁。
- 水泥牆壁邊。
- 避免選擇之地點:
- 窗戶旁。
- 電燈、吊扇、投影機下。
- 未經固定的書櫃、掃地櫃、電視、冰箱、貨物櫃或飲水機旁。
- 建物橫樑、黑板、公布欄下。
- 躲在桌下時,應以雙手握住桌腳,如此當地震發生時,可隨地面移動,並 形成屏障防護因電燈、吊扇或天花板、水泥碎片等掉落的傷害。
- 地震避難掩護三要領:蹲下、找掩護、抓住桌腳,直到地震結束。
疏散注意事項
- 可以用頭套、較輕的書包、背包或書本保護頭部,並依疏散路線避難。
- 遵守不語、不跑、不推原則:喧嘩、跑步,易引起慌亂、推擠,或造成意 外,災時需冷靜應變,才能有效疏散。
- 千萬不要觸及掉落的電線。
- 如在體育館、演講廳或視聽教室,應先躲在座位下並保護頭頸部,等搖晃 停止後再行疏散避難。
- 在建築物內可用書包(背包)保護頭部,但當離開建築物到空曠地後,可 取下書包以利行動。
貳、在室外:保持冷靜,立即就地避難
備註:在游泳池應即離開泳池上岸躲在柱子旁或水泥牆壁邊,避開燈具、窗戶等, 等搖晃停止後再行疏散避難。

地震時防止家具倒落對策(資料來源:資料來源:臺北市政府消防局)
臺灣位於全球地震最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,又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會處,地震的發生無法避免,如民國 88 年 921 集集大地震、91 年 331 大地震及 105 年 0206 大地震,均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;此外,日本在民國 100 年發生 311 大地震,導致大規模災害,震驚全球,而地震時的震動搖晃,重者造成建築物倒塌導致人員傷亡,輕者造成家中家具翻倒、掉落、移動,亦有可能產生傷亡案件。依日本東京消防廳針對地震常見家具倒落的統計調查報告,發現約 20% 的家具有倒落情況,且近年地震傷者中,30%~50% 受傷原因是家具類的翻倒、掉落、移動所致,為避免家具倒落、位移造成人員傷亡及阻礙避難路線,爰提出地震時防止家具倒落對策供參考。
- 地震時防止家具倒落對策
地震時防止家具倒落對策
- 檔案名稱檔案大小檔案格式下載
- 地震時防止家具倒落對策.pdf567.99 KB
新視窗開啟檔案